时间:2021/12/14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茶叶的冲泡,必须要备具、备茶、备水,经沸水冲泡后才能饮用。但要把茶叶固有的色、香、味通过冲泡后充分发挥出来,冲泡得好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,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和方法才能达到。我国茶树品种多、加工方法不同,因而有不同的茶叶种类和级别。自古以来,不同茶的冲泡方法是不同的,历代对茶的冲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(1)煮茶法

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,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。其过程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已详加介绍。大体说,首先要将饼茶碾碎待用,然后开始煮水。以精选佳水置釜中,以炭火烧开,但不能全沸,加入茶末。茶与水交融,二沸时出现沫饽,沫为细小茶花,饽为大花,皆为茶之精华。此时将沫饽舀出,置熟盂之中,以备用。继续烧煮,茶与水进一步融合,波滚浪涌,称为三沸。此时将二沸时盛出沫饽倒入,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。茶汤煮好,均匀地斟入各人碗中,包含雨露均施,同分甘苦之意。

(2)点茶法

始于宋代,斗茶及茶水自饮时均用。到宋代不再直接将茶熟煮,而是先将饼茶碾碎,置碗中待用。以釜烧水,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内茶末,使茶与水交融一体,为此,人们发明一种工具,称为“茶筅”。茶筅是打茶的工具,有金、银、铁制,大部分用竹制,文人美其名曰“搅茶公子”。水冲入茶碗中,需以茶筅用力击打,这时水乳交融,渐起沫饽,如堆云积雪。茶的优劣,以饽沫出现是否快,水纹露出是否慢来评定。沫饽洁白,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。因茶乳融合,汤质浓稠,饮用时在盏中胶着不干,称为“咬盏”。

(3)芼茶法

即在茶中加入干果,直接以熟水点泡,饮茶食果。茶人自烹茶,自采果,别具佳趣。

(4)点花茶法

为明代朱权等所创。将梅花、桂花、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,注入热水,使茶汤催花绽放,既观花开美景,又嗅花香、茶香。色香味同时享用,美不胜收。

(5)泡茶法

明清以来,此法为民间广泛使用,自然为人熟知。不过,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。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,红茶、绿茶、花茶,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。大体说,以发茶味,显其色,不失其香为要旨,浓淡亦随各人所好。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,发味快,而又避免渣叶入口,也一种创造。

泡茶不可墨守成规,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。但无论如何变,总要不失茶的要义,即健康、友信、美韵。当代生活节奏不断变化,饮茶之法也该趁变趁合理。古法不易大众化,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,却是种很好的调节,所以,发掘古代茶艺,使再现异彩,也是极重要的工作。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,使沫饽、重华再现,实在是一雅举。

谈饮法,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,还要讲如何“分茶”。唐代以釜煮茶汤,汤熟后以瓢分茶,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,分时沫饽要均。宋代用点茶法,可以一碗一碗地点;也可以用大汤钵,大茶筅,一次点就,然后分茶,分茶准则同于唐代。明清以后,直接冲泡为多,壶成为首要茶具。自泡自吃的小壶较少,多为能斟四五碗的茶壶。所以,这种壶叫作“茶娘式”,而茶杯又称“茶子”。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,民间称为“关公跑城”。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,但需一点一提,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,谓之“韩信点兵”。

摘自陈宗懋、杨亚军主编《中国茶经》修订版(上海文化出版年10月第1版)

延伸阅读

知识·远古而悠久的“吃茶”与“喝茶”阶段

知识·茶的欣赏

知识·茶与祭祀

知识·茶与婚俗

茶与节庆

茶与礼仪

茶与社交

当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崛起

近现代中国茶叶贸易

古代的茶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(连载四)

古代的茶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(连载三)

古代的茶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(连载二)

古代的茶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(连载一)

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(连载四)

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(连载三)

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(连载二)

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(连载一)

长按图片识别   深圳波尔多国际酒店

湖北武汉楚天茶道会员倶乐部

中国安化黑茶(长沙)文化交流中心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